首页 | 校园快讯 | 学校概况 | 教学科研 | 德育教育 | 党团建设 | 学习天地 |

您所在的位置:湛江市麻章区实验学校 >> 教学科研 >> 吴陈冠 >> 浅谈思想品德新课改如何高课堂有效性

校训校风
校训:立至和 行至美
校风:行有规 思无疆
教风:教有道 育无界
学风:知有尽 学无涯

作者专栏
王泽莲
陈妙玲
叶华曼
欧小艳
王国强
郭少玲
韩舒霞
高东妮
吴陈冠

浅谈思想品德新课改如何高课堂有效性
吴陈冠
2016-04-05   点击数:20520

浅谈思想品德新课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摘要:为了改变过去僵化呆板的传统思想品德课堂,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五环渐进式的新课改课堂模式,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课堂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我校新课改取得更大的成功,让新课改不仅光停留在形式上,提高课堂有效性无疑是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以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例子,结合本人自身经验,就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一话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有效性  导学案  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主动性

 

2014年大学毕业以来,我在麻章区实验学校任教已有一年半了。在我校推行五环渐进式的新课改上课模式,所谓的“五环”就是指“练习回顾、自学讨论、交流提升、精讲释疑、达标检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这一课改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我校的新课改模式要求学生走上讲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无疑这样一种上课形式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任教知识基础较差的班级时我深刻地感受到我校新课改课堂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课堂秩序易混乱、学生不按时完成导学案、不懂如何进行展示或者展示形式过于单一等。面对这些问题,不少老师感到在某些班纪律难管了,而学生自主展示又往往停留在照读课文和答案的简单层面,再加上老师讲的少了,便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把握重点难点知识,课堂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使新课改陷入了仅有表面形式而严重缺乏课堂有效性的窘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高课堂有效性无疑成了我校新课改走向真正成功的突破点。下面我就站在一名思想品德科任教师的角度,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今后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一、优化导学案设计。

    在我校,学生都是统一使用科任老师设计的导学案来进行每一节课的预习以及课堂展示。可以说导学案几乎决定了一堂课所要上的所有基本内容,一堂课的课堂质量、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导学案上的内容。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每个科任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如果只重视内容的丰富而没能做到重难点突出,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利的。有些老师总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内容全塞进一张导学案上,生怕学生接收的知识不够全面,把导学案设计得像是一张试卷似的,这样的做法在结果上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导学案内容太多,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而且还会导致一堂课的内容无法在40分钟内上完,这样又影响了教学进度,此外知识面“样样兼顾”的导学案还会使学生晕头转向,搞不清知识的重难点到底在哪里,反而达不到科任教师预期的学习效果。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部分学生在经历一段时期后变得对导学案感到厌倦,课前不愿完成导学案,课堂上也不参与课堂展示,这是让大部分科任老师都感到头疼的大问题。为什么学生会对导学案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兴趣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还是跟导学案的设计有关。就算导学案严格联系课本内容,重难点也突出了,但整张导学案完全是把知识点平铺出来,干燥无味,缺乏生动的图片或材料,又或者把问题设计得过于表面,学生只需从课本读出相应答案即可,缺乏能够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内容,使得整堂课下来单调乏味、毫无新意,这就大大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便会对导学案产生厌倦了。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优化导学案的设计。从我的思想品德学科来说吧,可以尽可能搜集一些跟日常生活有所联系而又精彩纷呈的图片搬到导学案上,让学生从图片上得到启发,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展示的兴趣,联系图片以及自身实际去解释相应的知识点,这样一来不仅从根本上真正做到了理解教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图片之外,还可以收集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新闻、真实案例作为材料,把它们搬到导学案中去,并在PPT课件上加以适当的视频、图片、音乐辅助展示,这些做法都能够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改以往传统思想品德课堂过于理论抽象、干燥无味的状况,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想要在我校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有效性,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优化导学案的设计。

二、加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能力。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形式,改进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我校的新课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到讲台上进行课堂展示,也就是扮演了“小老师”的角色。我们科任老师都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教育和培训才得到教师资格,为了讲好一节课都不知道要在备课上花多大的功夫,更何况学生呢?我校学生是以分区形式负责导学案上不同的问题,而且区内几位同学是通过自学讨论以及分工合作才得以把负责到的知识点展示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存在着好几个细节问题,如学生该讨论些什么?区内如何进行分工?如何得出问题正确的答案?怎样把这一答案完美地展示出来?不少学生在课堂展示中都遇到这样的难题,那就是不知道自己该负责做些什么,每次都是让那一两个同学负责板书、讲答案,然后区内其他同学就无事可做了。这种现象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会使新课改停留在形式上,尽管培养了少部分学生的展示能力、分析能力,但却又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对他们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科任老师要在课前进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这一工作应在学期前几周就完成,让学生熟悉这门学科的学法是怎样,上课流程又是怎样。例如要求每区分AB组,这节课A组负责展示了,下一堂课就轮到B组进行展示。毕竟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让八个左右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展示中来。四名学生进行展示的话,在分工上无疑是极容易操作的,接下来我们又可以让学生对展示要求进行明确的分工细化,如一名学生负责读题,一名负责板书,一名负责分析,一名负责补充说明或对其他同学进行追问,等等。为加强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教师也可以在导学案的每个问题后面追加展示要求,如需要学生带读、列举自身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材料的角色扮演,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自学讨论环节知道该讨论些什么,如何进行分工,从而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真正提高了每一位同学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课堂能力。

三、强化质疑和追问环节,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在我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很多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对问题的解答形式往往都是对着板书或课本把答案读出来,同学们表示没有疑问之后就迅速结束本区展示了。既没有相应的分析,也没有联系具体的例子,这样的解答只是停留在最表面、简单、肤浅的的层面上,要在课文找出相应段落基本上大家都会,然而光是知道了答案所在却不懂得分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很多学生尽管把课本里的重点语句都背下来了,但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完全不懂得运用,结果还是考不好。所以我们思想品德科任教师可以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对学生加以追问,要求进一步的分析或举例说明。当然不仅是教师追问,同样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过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达标检测环节也是一样,不能直接说答案就了事,一定要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加以分析,每个问题都要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在加强了学生分析和质疑能力的同时又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甚至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点去应对各种各样的题目,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提高成绩的双管齐下,毕竟如果学生的成绩上不去,新课改也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理念背景下,我作为教育工作者,今后还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课改课堂,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在新课改上获得越来越大的进步,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做出新的贡献!


粤ICP备06025291号 Copyright© 2005-2027 湛江市麻章区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城区民乐东街6-8号 电话:(0759)3301167、3302129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