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快讯 | 学校概况 | 教学科研 | 德育教育 | 党团建设 | 学习天地 |

您所在的位置:湛江市麻章区实验学校 >> 教学科研 >> 韩舒霞 >> 浅 谈 中 小 学 衔 接 问 题

校训校风
校训:立至和 行至美
校风:行有规 思无疆
教风:教有道 育无界
学风:知有尽 学无涯

作者专栏
王泽莲
陈妙玲
叶华曼
欧小艳
王国强
郭少玲
韩舒霞
高东妮
吴陈冠

浅 谈 中 小 学 衔 接 问 题
韩舒霞
2010-03-09   点击数:11810

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出现的问题颇有看法。不少中学老师埋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培养不好,使之不能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而小学老师则责怪中学教学没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水平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遭受的挫折太大,失去学习积极性。许多家长亦经常抱怨: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为啥到初中后全变样啦?这现象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中小学衔接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能开发的问题,而还会对他们的个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小学衔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从中小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或是人生中的一次转折。在中小学衔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育的差异问题

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特征正处于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他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在一般人的眼里普普通通的事,但在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眼里是一个全新环境、陌生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教学任务、新教学方法、功课由3门增加到89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更高了。而小学科目和分量较少,课程弹性较大,教学活动时间充足,教师支配教学过程和补充教学内容自由度较大,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灵活,学生有足够时间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并且可以更多地依靠教师的教学安排。因此,小学教学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而展开多样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中学生由于学习科目数量和内容较多,课程设置灵活性较少,教学活动的时间较紧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课程设计因考虑学科多而交替较为频繁。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么细,那么多。没有更多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过大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学习竞争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快乐感和自信心,长期的心理紧张得不到放松。曾经一位初一学生写到:“从早到晚就是学!学!学!上课!上课!上课!生活没有乐趣,更谈不上朝气,真是烦!烦!!面对众多的科目,学生顿觉眼花缭乱,思想负担很重,有些学生竭力想学好各门功课,但又苦于学不得法,所以就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或顾此失彼,学习兴趣没有了,信心也没有了。

2、学生的管理问题

思想教育包罗万象,无限丰富,就其内容和范围说,任何学科都比不上,所以应当分段教育。初中阶段是整个学龄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同时具有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生理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一显得尤为重要。

而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大部分是从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保姆式管理,都是哄着、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学生会、班委管理,不少学生突然会觉得自己失宠,变得“无依无靠”,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小学成绩较好的孩子融入中学庞大的集体后,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一般,优势不明显,就越容易产生失落感。中学则要求对学生的照顾和外控相对减少,老师更加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从“抱着走”到“自己走”,中小学的这种差异使学生很难立刻适应。

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新的初中生活抱着一种畏难的态度,不够自信和乐观,无法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

1、教学形式上衔接

小学要为中学的科目教学以及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要求更高的特点作准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自学能力等素质。尤其在小学六年级阶段,适当增加学生自学时间,适当延长讲授时间,逐渐引进一些初一学科知识,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地帮助学生透现象看本质,从事实找概念,由知识归纳原理的本领,将孤立,零碎的东西进行联系,归纳和组织,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思维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差异,在小学阶段已有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大胆,活跃回答老师提问。

又如小学老师通常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 中学要养成课前自觉预习,制定学习计划,作业独立思考,学会小结归纳,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等学习方法。所以中学教师在学生进入初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借鉴小学教师的一些做法,采用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多表扬、多鼓励的多种教学形式,把讲授与游戏活动、讨论参观、自学辅导等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逐渐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过渡适应中学教学形式。并应鼓励学生保留好的小学学习的习惯。科任教师应作好思想和方法的准备,了解学生们在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认真分析,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迅速适应中学学习生活,为实现中小学顺利衔接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2.心理特点衔接

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孩子可塑性最大,家长或老师的经常鼓励、及时的提醒和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跨进中学大门的新生,正处在新鲜好奇、亢奋的状态。他们情绪波动大,是非辨别力差,纪律涣散,他们渴望老师同学们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联系。但其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波动性相互交替。他们开始从依恋老师的状态下逐步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放手而不撒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总之,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将会大大地推动和促进初中教育教学,将会把初中教育教学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粤ICP备06025291号 Copyright© 2005-2027 湛江市麻章区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城区民乐东街6-8号 电话:(0759)3301167、3302129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15号